-
古怪建筑立不起大学精神地标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4 热度:85
校园建筑本应体现一个学校特有的文化,但近年来,伴随着一味追求面积扩张和标新立异的建设热潮,不少学校整体建筑规划布局显得无序和混乱,也严重影响着大学作为[详细]
-
读书人为什么不学习了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4 热度:85
我们当然不能就以偏概全地得出所有读书人都不读书的结论。毕竟有的人还坚持在专业书外,汲取综合性书籍的思想智慧,只不过不为外人道罢了。而在老一辈学者看来,[详细]
-
打压学术抄袭,不可少了“第三方”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4 热度:62
学术环境急需净化,北大此举理应获得支持,不过在笔者看来,倒也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其示范效应。与常见的抄袭纠纷相比,于艳茹事件有两个明显不同的特征。其一,于[详细]
-
考多少分才不会落后在起跑线上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4 热度:162
从报道中可知,39岁的李先生正处在事业巅峰,平时早出晚归,很少照顾到孩子,也许从小到大,在学习阶段和工作团队中,李先生从来都是佼佼者。问题是,他的儿子不[详细]
-
“布鞋院士”改变了我们哪根神经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4 热度:179
职业精神意味着专业化,且愿意以此作为一种职业的经营。李小文院士在回忆其成长经历时,并不讳言他当初选择学术道路,选择遥感专业更多只是一种偶然;但是,这并[详细]
-
童话变味,要问土壤是否腐败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4 热度:131
许多人看了感到很震惊,原因主要在于童话故事中竟有打胎情节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将来还得了!成年人大多担忧孩子今后的成长,这个出发点没有错。[详细]
-
别错误理解了“专科生就业率超博士”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4 热度:137
曾几何时,学历学位是个人发展的敲门砖,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不用理睬,中专一边呆站,没有高学历俨然就丧失了好前途。在学历社会的环境下,学历歧[详细]
-
将物联网分析从数据中心扩展到雾服务器到网络边缘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4 热度:83
物联网系统在网络边缘过滤,预处理和聚合数据堆。此数据通常传输到更高级别的雾或云平台,执行进一步分析并根据手头的信息做出决策。然后将这些决定传达回边缘,在物理世界中将它们付诸行动。 但是,这种数据分析架构充满了挑战。这类系统的每一层都存在网络[详细]
-
谁才是真正的中国第四大通信运营商?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4 热度:59
最早,认为中国铁塔是中国第四大通信运营商;5G时代后,又认为中国广电才是真正的中国第四大通信运营商;但在GZW的央企排名中,卫星通信又像是中国第四大通信运营商。不过这些争议都是从各公司的行业地位来说,如果按通信影响力,个人认为腾讯这家互联网企业才[详细]
-
禁止校园“性骚扰”现在立刻马上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3 热度:158
这个被称为红七条的高校师德规范,其实是比较全面的,内容涉及政治要求、科研教学、清正廉洁以及生活检点等诸方面。媒体拎出了禁止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详细]
-
大学章程亟需从纸上实践路上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3 热度:88
然而,这个常识在新中国的大学中被遗弃得太久,以致于花了很长时间,浪费了很多人力财力,处于失范状态的大学未能培养出杰出人才,荒废了几代人的青春年华,拉开[详细]
-
“诺奖焦灼症”可以放一放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3 热度:51
9年前,我曾经在美国旧金山采访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斯坦利普鲁西纳。这位疯牛病病原体朊蛋白(普里昂蛋白)的发现者,实际是在1972年开始这一研究,10年之[详细]
-
“博眼球”的迎新标语不能抛弃文化内涵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3 热度:140
只不过,对于许多和新生一起来学校报到的家长来说,小妖精们这样的称呼不论在认知上还是在情感上都难以接受。因此,迎新标语不仅要做到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更要做[详细]
-
还有多少莫名其妙的资格考试应取消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3 热度:108
总理的评价以及批评 , 其实是道出了社会上广大人群对类似职业资格考试的普遍愤懑。如果说像教师、医生这样专业性极强的职业 , 由于从业者直接影响到相关对象的价[详细]
-
“校车”变成公厕?勿用公益绑架道德!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3 热度:111
校车闲置,究竟是谁的错?许多评论者认为,商会想办校车公司,是为了解决民工子弟学生接送难的问题,不求赢利,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理应得到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详细]
-
惩戒越界根在“仁爱”减少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3 热度:160
逼学生下跪显然不是体力上的较量和话语上的冲突,而是一种权利上的失衡。在一切为了学生的遮蔽下,少数教师采取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规训与惩罚不论是[详细]
-
家校沟通群“变味”背后的原因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3 热度:194
本来,作为现代技术应用,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是为了方便老师通报学生在校情况、发布作业通知、方便家校、家长互通学校信息、家长意见等,不想却频频变味成马屁[详细]
-
明价标码就可以无法无天?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3 热度:124
租赁一张桌子,使用9个小时,居然收费100元;如果需要增加椅子,每个塑料凳收费10元。按照八人标配,桌凳齐全,核算下来就180元,这样的收费,就算是富裕的温州[详细]
-
谨防“定位软件”在监管眼皮子底下出位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3 热度:199
李先生原本是想着购买一款定位软件监控孩子,可是没有想到遭遇的是一场骗局。叫卖定位软件的人,并没有定位软件销售,只是打着定位软件幌子实施诈骗的。从其被判[详细]
-
“株连式辞退”是对教师权利的打压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2 热度:162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教师也是人,也是普通的家长,让孩子入读一所好高中,不仅是家长的一种道德义务,也是一种情感责任;教师的子女当然也不愿意因为出身问题而[详细]
-
校友文化区别于捐款文化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2 热度:126
教育有共性,知识无国界。美国大学会给优秀的国际学生颁发奖学金,而学生走出校门后再以捐款的方式回馈母校,这很正常。因为慈善概念原本就是大学教育特别强调的[详细]
-
教育的文化铩羽而归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2 热度:66
这两者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但似乎都有一个相同的指归:向中华古典文化致敬。这是一种可贵的文化回归。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一直是持批判态[详细]
-
快阻止那只乱扔瓶子的手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2 热度:152
笑声和掌声中有反思。的确,在我们的素养中,对身处公共空间所要遵守的秩序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的道德水准有问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详细]
-
大学第一课应呼应学生责任意识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2 热度:62
在开学演讲中,王恩哥校长送给北大新同学 8 个字: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提出新生要从管好自己的自行车做起。杨玉良校长则强调,大学不能沦为职业的培训所,大学[详细]
-
教育是让人追求有激情的生活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22 热度:51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 牛鼻子 。事实上,正是因为高考改革缺少实质性的突破,导致多年来基础教育的一些改革措施难以真正落实,一些地方普通高中陷于应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