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动车领域到底有没有可能重复共享单车的火爆?这个产业有戏吗?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共享经济的风头在最近一年多非常的火爆,继共享单车之后,今年的清明节前后,共享充电宝又获得了多家顶级投资机构的青睐,短短时间内已经有多家公司参与到共享充电宝的赛道中。不仅仅是共享充电宝,实际上,除了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之外,共享快递类别的公司比如闪送,共享仓储类别的公司比如中仓网等等共享经济的产物也在这两年诞生。 ![]() 在这股大潮之后,共享电动车(又有叫共享电单车,共享电瓶车的)和共享汽车的生意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实际上是很简单的逻辑:共享单车火了,那么速度更快的共享电动车以及体验更好的共享汽车理论上也会有火的可能。 根据小商帮科技的了解,目前共享电动车领域已经有小蜜、享骑出行、绿领、猎吧、租八戒、小鹿单车、电斑马、ebike、八点到、7号电单车、萌小明、闪骑电单车等等公司参与,有意向参与的公司还有很多。但目前这些公司中,只有少数具有产业背景,比如有雅迪背景的电斑马,有宝驾背景的小蜜等,但真正得到市场融资的企业并不多,大牌的投资人则几乎没有。 共享电动车领域目前主要分成两个类别,一个类别是没有脚踏的,以电动车为模板的车辆;另外一种则是有脚踏的,以骑行+电助力共同工作的共享电单车。 目前如西游电单等公司就是采取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兼顾了自行车和电动车的优点,骑行省力且速度快,对于充电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一般一辆车可以续航100公里左右,这比目前共享电动车领域最高80公里的续航还要多。 ![]() 相比较普通的共享电动车,小商帮科技更看好共享电单车的模式。 那么,共享电动车领域到底有没有可能重复共享单车的火爆?这个产业有戏吗? 存在的问题 共享电动车领域在推出后,就面临很多的质疑,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疑问,小商帮科技总结出如下的几点: 1、成本高昂 这个很容易理解,大部分共享单车的成本都控制在1000元之下,ofo一类的成本据称在250元左右。而共享电动车则动辄2000元以上的成本,以部分公司公布的数据来看,最低也要1500以上的成本。 ![]() 成本高昂的坏处很明显,ofo布局100万辆车,大约需要2.5个亿,但共享电动车以最便宜1500元成本计算的话,布局100万辆就需要15个亿,整整多了6倍。如果像摩拜单车一样号称到2000万辆以上的水平时,投资至少在300个亿以上,这是要多烧钱啊! 与成本对应的是盗损问题,共享单车250元,出现损失维修的话一般100块左右就够了,出现被盗情况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追责,盗损率哪怕到了30%,公司依然是能负担的。实际上,小商帮科技在《没看懂共享充电宝?这是大佬们在押宝5G时代!》提出过一个“押金与物品的比率”的概念,共享电动车的押金与物品比率是很差的,如果发生了盗损事件,损失会很大。细心的读者可以自己去看那篇文章后,计算一下押金与物品的比率问题,比率越高的共享生意,如果是高频的,那么一定是一门好生意。 为了减少投入成本,目前很多单车厂家采取区域加盟的方式来摊低成本,总部提供平台的软件和服务,加盟者购买电动车进行运营,或者建设充电桩等,对行业而言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 2、充电问题 与人力为主的共享单车比较,充电问题是共享电动车绕不过的坎,其实不仅仅是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也是一样,要么要加油,要么要充电,总之,做不到像共享单车这样没有时限可以随意骑行的能力。 ![]() 目前,共享电动车续航里程短的仅20多公里,而长的最多到80公里。如果以每个人骑行10公里计算的话,共享电动车的电池基本上可以给2-8个人使用,之后就必须去充电。而这个过程是由用户停到公司提供的充电桩附近,或者是停到指定的区域内,然后由工作人员去取回。 这实际上要么就是让用户非常的不方便,要么就是让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总之,共享单车拥有的无桩使用便捷性,在共享电动车这里得不到相应的体现。 目前,共享电动车领域主要的应用场景是能够框定范围的区域,比如校园,景区、企业园区等,这些区域的好处在于使用的频率会比较高,追责相对容易,充电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但如果只能在小场景中应用,则天花板很明显,而且随着入局者的增加,竞争也会非常的激烈。 而在城市的场景中,充电问题会更加难解决一些,目前的厂商中,通过固定区域推送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更换成为主要的解决方案,这要求公司有足够多的人员覆盖服务能力。而后续,部分厂商会采取众包换电的模式,这对企业的电瓶投入和众包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3、政策因素 电动车由于充电的属性,面临几个政策问题:牌照、限速和标准。 ![]() 与共享单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共享电动车的牌照要拿下来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今年以来,已经有多起关于无牌照电动车被取缔的新闻。而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利益的问题。 实际上,共享电动车主打的最后10公里策略,已经延伸到了出租车的领域,一旦做成全城布局的情况后,势必会对出租车行业造成打击。而共享单车竞争的主要是最后1公里,对出租车行业的打击力度有限。 对于深度介入与出租车竞争的滴滴公司,现在面临的处境如何其实大家已经很清楚了。而滴滴们可以被收编成为新的出租车公司,但共享电动车则不可能。 (编辑:瑞安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